
AI & Architecture SaaS Platform
KoolCAD
因新创阶段快速成长、快速迭代,产品出现交互规则不一致、结构无法扩展,大量重复设计及发生的情况,为用户提供用户体验的产品体验,对产品进行全面性升级V2.0。
小库科技(xkool)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及云端计算为驱动,为建筑设计与房地产提供渲染设计工具及SaaS服务,于2016年成立。
V2.0已上线公测 www.xkool.ai
Company /
Xkool
Role /
UX Designer
Researcher
Year /
2018 -2020
My Role
用户研究与构想
我与1位产品经 理、1位UX设计师、1位建筑研究人员、1位技术支持及1位市场人员合作,发现用户痛点并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产品概念。
设计策略及规范
我定义了全新的产品系统结构、设计原则和规范,有助于我进行决策,并确保团队目标一致、推动及执行。
设计执行及验证
我为产品主要设计师,执行用户调研、设计策略到产品关键设计方案产出,从UX/UI、高保真原型到易用性测试验证,建立设计系统、设计组件库及推动数据分析,5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产品V2.0升级。
The Challenge
新创阶段快速成长,因建筑领域多样及专业的使用场景,发展出多款Kool系列产品。产品初期未建立系统性规范,出现许多交互规则不一致、产品结构无法扩充,大量重复设计及开发的情况发生。快速迭代更加剧系统混乱程度,不仅影响整体用户体验,更大幅影响团队工作效率。



经调研、内部访谈及产品分析,我认为必须系统性的解决产品结构问题,提出为Kool系列产品量身打造全新设计系统(Design System)。为达到规范化、组件化、模块化的目标从几个层面着手:系统框架、交互行为、细节样式,这套系统随着产品迭代能持续扩充、提升团队工作效率,并为用户带来一致的产品体验。

核心目標
让产品更轻量、易用,操作逻辑清晰、一致,在未来可持续扩充及不断优化。
设计系统(Design System)
Discovery
我所负责的项目主要为Kool系列核心产品“智能规划”(KoolCAD),与以往建筑设计软件(AutoCAD)最大的不同在于数据结合AI运算,提供更精准的分析及推荐结果。因技术处在发展阶段,使用过程中还是需由用户介入,从不断尝试中找到最适合的组合方案。

V1.0

V2.0
而产品框架在初期并未设定完善,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、团队开发效率。以用户来说,使用流程长而繁琐需多步操作,层级过深不断切换及确认,并且使用过程无法快速取用及中断,大幅影响使用效率。以团队来说,功能层级及功能之间相互关系不清晰,比方同样的绘制工具不断被重复设计至功能中,导致整体开发效率低,且产品可复用性也大幅降低。


V1.0版 操作流程相對長而繁瑣,信息多且零散,影響使用效率

設計過程

Solution
如何到达?
整个项目我面临最大的挑战是,如何帮助用户使用时提升效率、有效帮助团队推动项目,同时重新塑造我们的产品体验。因此,在项目开始前需要先掌握问题的全貌,对产品进行分析、归纳及明确设计原则,同时思考如何落实到使用层面,这有于助于我在决策时提高能见度。
Step.1 建立框架
从组件到功能模块及场景解决方案
建立新的框架将功能模块、流程及信息系统化。简化整体结构,让产品能更加轻量、易用,减少用户在使用时的认知负荷。拆解并建立新的功能组合,将通用的绘制工具独立出来,与主要功能同时使用,带来更灵活、便捷的操作性。


Before

After
最大的变化是在V2.0版,信息内容有了固定位置及同样的操作逻辑,主要功能从左侧一级功能展开二级面板使用,操作逻辑的一致,能够大幅度降低使用成本,同时提升使用效率。

V1.0

V2.0
所有主要功能从原先2-5个流程页面,优化为最多3个流程页面内能完成操作。

V1.0

V2.0

产品框架 & 功能类型


归纳及分类模块,依交互行为归纳出4种主要类型,分为数据智能、数据分析、数据可视、工具型功能,使产品操作逻辑能更清晰、一致。
核心目標
帮助用户在工作上提升效率,协助内部团队更有效开发,同时重新塑造一致的产品体验。
功能类型



全局性的布局方式,不同属性内容对应不同区域,分为顶部功能区、一级功能区、属性区,底部功能区,使其系统在未来可持续扩充及不断优化。
布局框架
二级内容
ㄧ级内容
Step.2 建立系统
设计规范及原则
规范的统一给用户带来方便,降低内部团队之间的沟通门槛,进而提升工作及协作效率。为使设计规范得到整体提升,在开始前对建筑软件、SaaS平台及目标用户使用的屏幕分辨率(1920px)进行仔细调研,对组件制定详细的使用原则,所有细节样式重新调整。栅格导入布局中,提供更合理的页面配置及适配性。组件间距及尺寸以4px为最小尺寸单元,2次方为倍数,使元素能更整齐有序。

持续高效率进行协作
使用规范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,为落实到实作层面,因此准备了即拖即用的组件库,可基于场景页面调整设计,也可从零开始,使用组件、模块进行新的产品设计,大幅降低使用门槛,达到效率提升的目的。

设计规范 & 组件


组件制作时考量到功能不同的使用场景,将元素放入“组件框架(Block)”中,组合出相对应的功能模块,使用时只需要依照场景需要即可快速拖移组合出页面。
核心目標
即拖即用组件库,可基于场景 调整,也可从零开始,使用组件、模块进行新的产品设计。
组件框架(Block)


由组件组成,依照产品特性、功能场景组合出图层、参数、图表、卡片、表格等常用模块。
组件模块


由组建框架组合结果,再依内容组成类型及层级分为5类,分别为标题、Tab、筛选、选择操作及主内容,主内容为必要,其余为可选项,能快速查找需要的组合。
组件组合


一致的产品体验
为落实产品一致性体验,也同时对主要功能及通用性功能进行规范及优化。如主要功能的整体使用逻辑是由左侧展开的二级面板中进行,不同层级间的全局性退出(Esc)机制,一般情况下的选取(Select)及主要功能下使用下的区分,绘制编辑工具与主要功能的相互关系,数字输入框加入自动修正及范围提示方式,降低因错误操作时的阻碍,图层、物件与右键菜单联动等细部设定及优化。

绘制流程 & 输入状态
结果验证
在大约1个月的时间内,我们对产品框架、组件进行20次的小型快速迭代,并在新迭代出现时快速对其进行测试。审核在不同的屏幕尺寸下提供好的使用体验,功能和新框架可以很好的适配。产品整体性流程、功能优化完成后进行6次的易用性测试、A/B版本验证。
经过5个月的创建、完善、测试和集成,最终产品V2.0升级上线。实践过程中教会了我许多,在建立设计系统、产品升级时需要注意到的每个细节,而这些挑战都伴随过程让我有所成长。
